新闻中心

+

天博综合王健:解读世界贸易新动态对中国制造业的影响

发布时间 : 2024-04-15 06:50:45

  天博综合新浪财经讯 2012年10月18日下午《GMC中国制造·向世界出发高峰论坛》在广州鸣泉居举行。2012年,GMC优质制造商联盟携手百名记者向世界出发,走访海 外消费者、知名企业等,真实呈现他们眼中的“中国制造”,寻找“中国制造”在海外发生的故事。图为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国际商务研究中心主任、教授、博士生导师天博综合、全国国际贸易实务研究会学术委员会主任、秘书长王健发言。

  王健:各位嘉宾、各位企业家下午好,今天下午非常高兴有这样的机会近距离的跟各位企业家界的人士,还有帮助企业走向世界的平台进行交流。我记得最早大概是两年前,我在成都的电子商务论坛上首次认识了胡伟权,当时我们在准备主持论坛的时候,要做一个发言,当时跟我讲,他说王教授我跟你说十分钟,结果没想到我们整个谈话的过程大概是一个半小时。所以从那个时候我就开始接触到GMC全球市场,才知道它的运作模式,当时我也感觉非常的吃惊,我觉得全球市场能够做到这一步,能够有今天肯定有他自己的商业的诀窍。

  今天我们聚集起来探讨将来中国制造业怎么走出去,当然我们觉得整个国际商务的电子商务平台也是功不可没。

  我今天主要是从宏观和微观的决策层面做一些梳理,我本身是研究国际商务的,但是我方方面面接触到的企业界的人士和政府人士,我们一点一点把这几年制造企业走向世界的过程,我们给大家梳理一下,也许不对,希望大家能够给我们更多的反馈,让我们把理论工作做得更好一些,这样的话给大家有所指导。

  今天我主要讲这几个问题,一个是从宏观层面给大家介绍一下整个国际贸易的格局和中国外贸的格局变化。另外就是在这个宏观环境下,企业到底是怎么走到今天的,另外最后我们来看看互联网时代网络对商务的影响,对制造业走出去有什么样的启示意义,大概就是这三方面的内容。

  大家知道从改革开放之后中国的企业能够做到制造业的产品走向全世界,就像我所经历的,我自己在美国住一年,在澳大利亚住一年,然后又在英国住一年,然后每次到西方国家的市场上,当然是发达国家的市场接触你所感兴趣的产品的时候,你会发现离不开中国制造。凡是你觉得价格能够接受、质量又比较可靠的,你去看标签“Made in China”,所以我们应该能够体会到在全世界每一个角度,就像每一个角度都有中国人,哪一个地方都可以找到中国餐馆一样,中国制造的产品应该说是渗透于西方社会甚至于全世界每一个角度。

  这一切是宏观经济的格局带来的,从八十年代之后整个国际投资有一个非常大的增长,西方跨国公司到中国、到发展中国家来投资,同时各国之间的贸易得到了快速的增长,所以从世界贸易的数字来看,八十年代到现在世界贸易一直呈增长趋势,既使是到现在每年有6%的增长。但是中国外贸每年的增长,从中国加入WTO之后每年增长至少20%,很遗憾的是最近两年中国贸易增长数字下降了很多。

  特别是全球的制造寻求低成本,当然也使中国在这个过程当中得到了很多的好处,特别是产业类贸易,就是产业类细分的,彼此之间按自己核心竞争力进行划分和细分的,既使是他们做的是同一类的贸易,都是电子产品,但是你会发现他们优势互补,相互之间在国际上形成一种分工,所以这种趋势是一直主导到现在,从八十年代到现在。

  它的结果就带来了全球制造业的大转型,我们看欧洲的服务产业在增加,当然我们的政府也提出了转型,但是在我们提出转型的过程当中我们也搞服务贸易,我们也注重环境,但是我们的制造业在全球经济当中实际上是获利最大的。应该说中国产品深入到世界各地恰恰是所有制造行业所作出的贡献,中国的产品在全世界的形象也是所有制造业所努力的结果。

  最近两年我们碰到了一个问题,就是中国的制造业遭受到了前所未有的贸易保护,我曾接受中国的记者采访,外国的记者也采访过,说中国的企业在这种贸易保护主义下面怎么做?为什么呢?因为我们的光伏产业、风电产业、轮胎等等所有的制造业都碰到了困境。为什么呢?因为西方以往都是高举自由贸易的旗帜,WTO就是要在全世界推向自由贸易,真正等到中国产品走向全世界的时候,你会发现其他的国家开始警惕起来,为什么?因为他们也感觉到制造业的实体经济确实不能丢。

  那么既使是他们打着环境牌,既使是他们打着人身的安全,他们说我们的产品不合格、不符合安全标准,既使是他们打着国家安全的借口,但是实际上中国制造的产品的趋势是阻挡不了的。

  提出一个问题,中国的打造到底怎么走?九十年代末期澳大利亚一个教授到中国来买高尔夫球杆,澳大利亚到处都可以打高尔夫。到中国买高尔夫球杆,他要买中国的产品,为什么?中国的高尔夫球杆便宜,但是中国的球杆是挂了一个外国的品牌,是假冒的还是被授权的我们不得而知。但是澳大利亚的营销学教授讲了,他说中国人生产的高尔夫球杆和国外知名品牌的质量完全一样,为什么你们不能有自己的品牌?十年前这个教授就在问,当然我答不出答案。为什么?因为中国的品牌要走向全世界确实不是那么容易。要说打上一个国外的品牌,利用国外的销售渠道,利用国外的品牌名声确实是一条捷径,而这些年中国制造也借助于国外的品牌把中国的产品形象打到了全世界,所以我们看得很清楚。之所以GMC走到全世界各地采访的时候,我们发现全世界的人基本上对中国制造很认同,因为他们的生活离不开中国制造。

  那么面对这样的状况,我们的企业是怎么走到今天的?我们的企业未来是什么?我们带着这样的问题,我们希望跟大家去探讨。

  目前总体来看,对中国制造既是时机又是挑战,因为中国的外贸增长缓慢,这就是挑战,欧美市场萎缩,但实际上就像刚才大家所谈到的实际上新兴市场的国家,像俄罗斯、巴西、南非,我们叫金砖五国这些市场发展非常迅速。我的一个博士生曾经做中国制造的产品的竞争力的研究,他就对比了金砖五国的数字,最后他发现中国制造的产品的确在这些国家比其他国家有比较强的竞争力,他比较了市场份额、比较了产品的出口规模,因为这是国际上比较标准的印证方法,证明中国的产品的确有非常强的竞争力。

  在欧美市场的影响下,中国的贸易在欧美市场萎缩,但是实际上在新兴的发展中国家有非常巨大的潜力。当然以往中国制造很多都是中国加工贸易出口,而且都是西方的跨国公司主导,所以我们说最近几年在西方制造业的回归和贸易保护主义的前提下,西方的制造业也在慢慢的退出中国市场,我们的劳动力成本、原材料成本都在不断的上升,这些压力都形成了挑战。

  但是现在我们的外贸和以前不一样,更多的是中小企业,当然中国的中小企业很可能是300-500人,跟澳大利亚不一样,澳大利亚七个人以上可能就算大型企业。我们的300-500人的中小企业实际上成为中国制造最有力的主力军, 我们的外贸制成品在外贸当中占相当大的比重。

  我们也看到了另外一个挑战,目前只依靠欧美拿订单的企业确实受到了很大的挑战,这些企业说欧美订单严重的下降,现在我不得不做国内贸易,所以现在这些企业都是两条腿走路,既接国外的订单不放弃国外的市场,同时用电子商务的市场开拓国内的市场,所以国内市场或多或少救了这些企业,当然也有一些企业受不了就不干了。这些压力让我们体会到做制造业的确不容易,因为经济的发展、贸易的波动的确给这些企业带来了很大的压力。

  中国的制造业是否还要继续往前走?我们现在要看所处的时代,现在的时代是网络时代,我自己叫电子商务时代,我是教国际贸易的,国外怎么看互联网经济对经济的影响?国外基本上有这样的影响?人类社会从农业社会到工业社会,现在已经到信息化社会,那么什么时候是人类进入信息化社会的标志?这个里程碑划在什么时候?也就是10、20、50、100年以后可能人类还要归纳历史,就是人类从什么时候开始进入信息化社会,就像我们判断工业社会到底是由蒸汽机开始还是由纺织业开始。全球得到的共识,你们猜猜是哪一年?目前人类认为人类社会进入信息化时代的标志时间是1997年,因为1997年是国际互连网全球普及的一年,那么同时也有理由深信我们所处的时代是一个信息时代。

  因此我们在这个时代再去看制造业,再看农业,所以我们最近也在反思,在新浪微博上有人提出来怎么看待中国的制造业,怎么看待西方制造业的回归,当然我们很大程度上大家认同说,制造业是经济的根本。我们可以这样比喻,在工业时代我们怎么看农业?因为我们离不开吃穿,而吃穿很大程度是由农业获得的。同样在人类进入信息化时代,我们也要去保护和鼓励发展所谓的制造业,因为制造业恰恰是我们人类生活赖以存在的最基本的问题。我们在再呼吁服务贸易,我们在呼吁互联网经济的时候,我们实际上更应该爱护和鼓励制造业。所以我也跟大家一样呼吁,我们应该更多的让政府和社会各界关注制造业的发展。

  回顾企业的发展历程,我们觉得中国企业走出去逐渐经历了这样几个阶段:从以前改革开放初期外贸的垄断经营,到后来大的国营外贸公司开始进行所谓的纵向的整合,所谓出口的主力军,从加工型的外资企业,到现在中国本土的中小企业成为主力军,这里面出现了这样的一个企业结构,就像环球市场GMC所讲的,目前2011年中国1.9万亿美元的出口总额中占了90%以上的出口份额的是10万的优质制造商,10万家制造商97%是中小企业,中小企业有它的优势天博综合,当然中小企业也有它的问题。为什么?因为任何企业都是从小做到大。

  中国这些企业走出去,通常情况下要经历这样三个阶段。第一个阶段要依靠订单,是订单的获取阶段,我们的企业生存需要靠国外的订单,当然我们做研究教学的时候,传统上世纪上都是围绕着合同交货、付款,这是没有问题的,这是企业发展的初级阶段。等到你再往下做你就会发现,源源不断的订单怎么处理?

  所以第二阶段就过渡到订单的处理,如何控制业务流程,企业的角色发生了变化,不是围绕着订单和合同,而是恰恰的重要的决策因素发生了变化,企业要注重时间、成本、风险、效率。怎么控制时间?怎么能够去减低成本天博综合、怎么能控制风险,这些变成了企业关注的要点。再往下发展是出口创新阶段,这一阶段困惑大家的肯定是战略问题,研发、品牌、渠道以及商务模式,我们希望所有的企业能够正视从小企业走到大企业不同阶段遇到的管理问题,我们今天在这里讨论恰恰也是围绕这些问题展开的。

  第三个阶段是有一些企业必须要做的,有人讲是品牌创新阶段,有人讲是渠道建立阶段等等不同的说法,我们暂且叫做企业创新阶段,创新阶段企业有不同的考虑,如果你侧重于贸易,你所有的创新模式都要围绕着贸易,所以贸易是什么?贸易就是低买高卖,关键就是你能不能找到这样低买高卖的机会,你能否掌握产品价格的趋势,我曾经处理英国的一家公司,做蕃茄酱生意的,他在全世界控制着蕃茄酱生意,特别是是欧洲,欧洲和西方人离不开蕃茄酱的消费,当然他在新疆和广交会之后,他说我知道中国在这个市场上刚刚开始,我试图着,因为和中国人做生意需要一个过程和了解,我试图定几个集装箱的蕃茄酱,从新疆运到天津,当然在这个过程当中出了问题,因为他订完了货,全世界的蕃茄酱大涨,当然国内的企业都不想交货,但是我们讲了重合同守信用,你还不能不交货,但是这里面又涉及到包装的问题,比如说商检率不让走,不让检验,提供的包装合同包装捅没有检验,最后我帮助他疏通了以后最后货物走了。

  英国的商人到中国来,我问,我说你在全世界做蕃茄酱的贸易最关键的是什么?他说,我们在全世界伸向各个触角的来源,我们能知道价格的变化,这就是我们做生意的价值来源。我说,这个是做贸易的,当然离不开,但是你做制造业,你又是贸易公司,同时你还可以是一个网络公司,又是制造公司。所以你是制造企业可以关心制造成本和规模效应,你要是一个网络企业,你可能要关心产品服务的结合,实体和虚拟的结合,你要关心价值链在互联网当中的整合,你可能去关心你的企业对市场的反应有多快。以往我们的企业基本上不关心市场,为什么呢?因为我们的确不知道国外市场如何变化的,为什么做外贸?因为我们喜欢做外贸。为什么喜欢做外贸?因为比外国人比跟中国人还好打交道。为什么还好打交道?因为他们回款及时,因为我们不关心国外的市场,我们只拿订单,生产完了拿到钱,我们比做国内贸易简单的多。有没有道理?当然有道理天博综合,但是带来的问题就是一旦国外不给你订单,一旦国外像刚才魏总所讲的,给你做订单的时候说这个价格你做得下来吗?你做不下来我就找另外一家天博综合,这时候你岂不是被动了。

  因此作为企业、作为制造业,它的转型很大程度上是依靠信息的来源,依靠你是不是能够快速的掌握国外消费者的消费动态。当然我们说这个信息就复杂了,不是说你掌握价格趋势,而是你能不能够对国外市场快速反应。当然我们的企业不可能一天、两天、一年、两年做到这个程度。我十月一前到香港去处理一个国际商会的仲裁案子,因为我们做很多商务的法律管理、IT等等,中国的一家汽车企业,我不能告诉你们名字,把汽车通过CPD的方式出口到埃及,我问他,中国的汽车在埃及怎么样?他说,我们的汽车上市的时候卖的价格甚至高于日本汽车。我就觉得有意思了,中国的产品怎么能够卖比日本的汽车产品价格还贵呢?这里面当然也隐含其他的一些因素,在埃及经销这个产品是奔驰的经销商,它有很强的渠道,渠道搞定了。在上市的时候可以搞得很隆重,我们的产品卖的价格也比日本车贵,因为我们的产品和汽车确实做得符合当地市场的要求,日本汽车都是全球战略,我们的车是SUV,因为埃及市场对车的感觉跟我们的是一样,我们把车当作自己的房子,把它做得很在意。在埃及上说马路上这么多车磕磕碰碰无所谓,我碰你一下没有太大的撞痕迹,没有太大的伤害,好,你走你的,我走我的。他们对汽车就是要求有质量、能够让他们感觉很宽大、很宽敞,但是遗憾的是这么好的机会这家汽车厂家没有抓到,为什么?离合器和发动机之间的配合做不到,所以才招致国际商的仲裁案子,其实我自己听了这个案子之后我觉得很痛心,虽然是法律的问题,但是这里面蕴含着企业经营的问题,当时我听了这个案子之后,我说非常的可惜,一开始这么好的价格,遗憾的是我们的产品没有跟上,当然这是一个教训,也为所有的制造业提出了一个挑战的。中国制造实际上有很长的路要走。

  我们现在处在什么时代?我们现在处在信息时代,信息时代是什么特点?对整个国际贸易有什么影响?影响实际是两条路径,一条路径信息帮助我们在互联网上,可以把产品直接卖到国外,直接针对国外的消费者,我们把这个叫做在线的国际贸易或者是跨境的电子商务,其实国内很多企业在做这方面的尝试,这样我们可以快速的收到国外买家和消费者的信息,当然不是所有的产品都可以卖到国外。我们去年做了一个这方面的报告,我们带领我的博士生做了一个很好的报告,当然在线国际贸易碰到最大的问题就是现在他们通过快递、邮包,他们的业务没有办法阳光化,因为他们不同于传统的货物,他们不得不依靠来收回他们的外汇,把它变成人民币,这里面涉及到政府监管模式的变化,但是在做这个行当的时候就可以体会到。

  但是不管怎么样这是一个绝对的发展趋势,十一之前在威海举行中韩自由贸易区谈判,我也参与了这个谈判,韩国提出来关于在线产品贸易减税免税的问题,实际上韩国已经意识到,以前在双边贸易谈判中都没有遇到这个问题,这次韩国提出来了。我经常跟商务部的官员也讲,我说我们应该带领中国制造的企业去参与这些国际的论坛,让他们去表达,让他们去反映在跟对方国际贸易当中出现的问题,因为我们的政府官员都是在屋里面想问题,而是让制造业厂家把问题反映出来才能够跟这些国家谈判,美国就是这样做的,我们中国为什么不能这样做,这是一条路径。

  第二条路径是传统货物贸易,我们理解为无纸贸易,国际贸易和国内贸易目前最大的区别是什么?区别不在于程序的复杂性,区别不在于路途遥远,国际贸易和国内贸易最主要的区别,从流程上看就是政府监管,所有的交易都要通过海关商检,这是把产品走向世界当中碰到的问题,你要报关,当然政府在这方面还有很大的潜力,就是如何能够通过网络和电子的方式最大程度上的减少我们的商家,在通过政府的贸易环节和监管环节的时候减少流程,提高效率,提高时间的准确性。

  所以我们讲这两个方面目前都在努力,有关方的、有民间的,我曾经讲到,当然跟媒体还没有沟通过,我们提出来一个概念,叫做国际贸易综合服务产业,就像环球市场一样,我们说国内将来会出现若干个所谓国际贸易综合服务的产业平台,像阿里巴巴、全球市场等等,还会有更多人加入到这个过程当中,有做外贸代理的找到我说,能不能帮我们把外贸流程标准化,刚才魏总也讲了说“工业化社会的价值来源于产品创造,产品创造恰恰就是来源于标准,只有标准化才能实现规模效益”那么我们的贸易流程也需要标准化,只有标准化才能减少贸易当中的流程所给大家带来的成本。

  当然我们讲了国际贸易综合服务平台不仅仅是在流程上给大家节省成本,更重要的是这个平台将汇聚所有的贸易信息、产业信息、市场信息,它以后所能够发挥的作用会是多样化的。

  最后给大家分享一下类似国际电子商务的平台的作用以及将来的发展趋势。全球市场现在做的是什么?汇聚优质中国制造业的资源,我们把它叫做聚集群体的优势。我们觉得环球市场做的可能是建立一个相对统一的标准,我们觉得国内可能会出现若干这样的平台,它会发挥所谓整合的优势,可能现阶段这些平台所发挥的作用是交易、物流、支付、管理、融资、渠道,帮助你通过政府的监管等。也可能有一些平台侧重于渠道,也许全球市场会在渠道上做更多的工夫,也许另外的平台正在开发融资,也就是说你只要在这个平台上参与交易,这个平台就可以和银行和其他金融机构合作来给大家注册,制造业提高是企业最关心的,融资历来是中国很多传统外贸公司给企业做的最大贡献。

  那么如何来解决中小企业的融资问题?我在节前在某会议上说中国的贸易平台会发挥多重的作用,包括融资。我第一个发言,后面台湾的人发言说我们现在在做的就是王教授说的,你可以看到我们平台的发展。我们如果展望的话,下一步平台的发展肯定是把电子商务、网络和传统制造业所关心的问题都融合起来。我们曾经在80年代的时候就开始关注,关注从八十年代以后,在制造行业做得比较好的,在全世界产生影响的是哪些国家的企业?当时我们关心过韩国,当时我们关心过日本,传统的外贸公司曾经研究过很多日本的综合上市,我记得当年一位岁数比较大的教授说“我很吃惊,我看到日本的货运公司随时都能知道这个集装箱在全世界什么地方?”这就是所谓的信息系统。现在网络已经远远超过这个集装箱提供的信息,那么日本的企业怎么走向世界?韩国的企业怎么走向世界?有的时候我讲了多学习学习日本的企业,多学习学习韩国的企业,日本的企业也不是说都走向世界,日本的企业当年走向世界是通过他的综合上市,综合上市发挥什么作用?渠道、信息和资源、原材料的控制,那么综合上市了就相当于在实体经济还没有网络的情况下,它在做企业走出去的一个平台,我相信现在在所谓互联网经济条件下,在中国我还没有看到任何类似日本综合上市这样的企业,恐怕也没有任何传统的企业在这方面能够有所发展。

  我们靠谁?以后我们只能靠所谓国际电子商务的平台,这些平台就它所发挥的作用,和我们传统的LD、三星和三菱类似这样的综合上市是一样的,因为中国的企业、中国的网络平台实际上它们已经承担了这个责任,而且是责无旁贷的责任,这就是我们中国制造业将来能够持续发展的一个非常重要的支撑,我相信它们肯定在下一步会有重大的举措,而且我也深信中国制造在平台的帮助下后面会发展更好。我月底就去斯里兰卡参加联合国贸易便利化大会,我要做一个演讲,专门讲电子贸易对中小企业的影响,当然在这个会上每次我都会把中国企业和外贸平台所发挥的作用把它向全世界的官员传达,我也会把国内的平台和它的发展经验和趋势介绍给这些国家,当然在这个过程当中我们也需要让全世界所有的人在各种渠道听到中国的声音,中国制造我相信肯定能够持续下去,它成为带动中国经济发展的有力的发动机。

×
全国服务热线 : 0898-0898089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