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

+

海外各地光伏天博综合市场探讨纪要

发布时间 : 2023-09-14 04:49:17

  天博综合从装机量看中国、美国、印度是整个光伏市场里的三大市场。中国从13年开始成为全球第一位的市场以来,对市场的稳定和价格的波动都是有直观的影响的。美国一直是全球第二位的市场,此外印度、巴西、欧洲这几个区域的市场是比较领先的。从整个需求份额来看,大市场稳定性和比重比较确定。今年有一个变化是美国市场在反规避的状态下可能会影响部分组件的供货。

  从大型地面电站来看美国项目储备的状况,整个美国市场的大型项目的需求驱动来自于H.P.Solar Power Policy,这个政策在过去几年比较积极的促进了美国大型项目的建设,现在看美国项目规划的清单,有非常大的Pipeline在美国市场,从22年到30年有接近200多GW。在巨大的Pipeline之前,拜登政府上台后十分看好新能源,上台后有非常宏伟的目标,到35年实现clean electricity的目标,对清洁能源电力的使用达到100%。最后是否能实现也存在一些质疑,如果对中国及东南亚产能产生贸易争端的话,最终会影响到美国装机需求,对他的目标产生影响。

  213GWPipeline中,已经有20多GW在建天博综合,在近两年会建成。60多GW已经在审批,还有比较早期的一点的项目是剩下的100多GW。总体来说,美国的项目储备是很庞大的。德州在项目清单里占据份额最高,接近70GW。每个周有各自的电力政策。加州是传统意义上的光伏发电的强州,地处西海岸,光照小时充足。剩余几个州近期也有项目储备。

  有RPS(旨在提高可再生能源能源产量)的州用绿色表示,蓝色表示有不同政策驱动。去年也公布了一些community的计划,预期在50万美国的屋顶上装光伏,这样也带动了过去一两年分布式的发展。分布式来看对价格承受能力是相对较高的。从国外研究机构的报告可以看到,项目的价格是比较高的,地面电站只要1.8-2美金每瓦,commercial和residential的价格更高,每个州的价格有区别。

  对需求冲击较大的风险点:首先,反规避立案前给的美国市场预期较高,是因为ITC政策,同时有大量项目清单在Pipeline里,预期市场需求较高。24年开始项目进程IPC递减,税率慢慢下降,从30%下降到26%,陆续到22%,未来几年达到10%,对需求的刺激缩减,但美国总的体量还是很大的。22年近期风险点:一,产业链价格上涨;二,一季度末对东南亚产能的反规避调查;三,去年就开始面临组件货物到岗的预期的影响,预期从30GW调整到27GW。

  对东南亚反规避调查:三月底拿到立案文件,五月27日要求有代表性的八家企业提供调查问卷,包括有在泰国、越南、马来西亚和柬埔寨的八家厂。150天之后会有结果。预期需要一年多的时间,到23年一月才能获得最终裁决,确定最终关税,每个厂家税率会有差异,有很多的不确定性因素导致产能无法运输到美国。一旦确认征税会追溯这一年内货物的税金,很多企业不愿意承担风险。

  21年产能比重看,中国产能硅料大概占75%,硅片接近100%。美国对中国硅片有WRO问题的影响,但是也有其他硅料的供应环节。包括欧洲、亚太、美国的几个海外厂在硅料方面还有供应,但是在硅料环节很难找到供应商,硅片产能基本上在国内。美国对中国的贸易争端较多,从13、14年开始就陆续有大厂把厂和港口设置在东南亚。因此东南亚是第二大电池和组件产能所在地。一旦美国对于东南亚有反规避调查,这个组件源头就无法供应,因此美国的开发商和下游厂商也需要承担风险,很多项目已经在建需要供货装机。海运成本也不断增加,整个系统成本也在上涨,造成项目的需求很难满足。美国本土光伏协会也做了分析,该状态会对本地市场产生影响,后续想要得到的效果在不断的讨论中。

  总体来说美国对光伏的态度要重视很多,要实现新能源利用的目标,光伏是很重要的环节,想要实现产业链本土化。但是在短期内很难实现本土化,其实政府在给各个环节补贴:硅料3美金每公斤,硅片每平方米12美金,电池和组件是4美金和7美金DC。

  出美国的价格是很好的,价格上涨满足部分小型项目。美国最近加息也会对项目影响较多。

  俄乌战争爆发后,欧盟看好新能源的发展,提升了累计光伏的总量。从21年欧洲累计光伏装机大概在160GW,在去年年中光伏装机提升到400GW。到现在风电光伏起到1000多GW,整个体量翻了三倍天博综合,每一年的新增装机也是翻了一倍。

  俄乌战争对分布式有很大影响,整个能源价格快速上升,尤其是天然气价格,俄罗斯对欧盟的天然气供应占比高,导致价格波动较大,对于居民来看电费成本快速增加。欧洲要摆脱对俄国天然气的依靠,刺激分布式的增长。电费成本上涨比分布式系统成本要大很多,分布式会使电价波动对居民的影响最小。

  一季度出口欧洲的量非常旺盛,欧洲的需求很乐观,今年已经有40多GW的预期,后期还在观测变化,总体来说今年是旺盛的状态。有不同市场的区分,西欧偏好于分布式,南欧偏向于大型地面电站。

  需求驱动来自于分布式,这两年有一个针对电网后续增加费用的政策,费用增加10%,刺激到巴西分布式的需求。前十大市场里,巴西首次成为第四大光伏市场。

  A:现在价格是非常高的,厂商报价比较混乱。首先不确定针对东南亚要收多少反规避税。大型订单出厂价大概是4毛5分钱。小单子或者急单或许会对价格敏感度较低。取决于采购模式。

  A:没有太多扩产计划天博综合,海外厂半导体硅料时间较长,光伏硅料信息不多。海外硅料产能没有出现大幅上涨。主要还是国内产能不断提升。

  A:东南亚产能10GW多,美国没有什么硅片产能。相当于美国当地硅料能满足7-8GW的硅片产量。要扩产满足这两年的当地市场较难,本土组件产能就7GW。

  A:大型地面电站需求会受到比较大影响,价格、供货渠道都比较难。分布式还可以。

  A:一季度看是非常好,有5GW出货量。二季度本来就面对疫情、产业链波动等影响,会对海关出货产生影响,总的来说会有冲高回落的情况。全年来看没有很悲观或者是动的趋势。22年预期接近10GW。

  A:以历史来看,会有大厂作为代表来彻算整个成本、产能、出产地等信息的调查。在基于这个部分给出税的比例。一些新企业的税率浮动会比较高,整个范围较大,从25%~200%。对不同企业来说税的影响是不一样的。

  Q:19位州长联盟要求拜登结束对东南亚反规避调查,这次会不会形成对中国怎样的形势?

  A:美国面临大型项目的开发商、本地新能源目标等挑战。本来设定预期22-23年享受ITC高额抵税政策的情况下,涉及到很多需求,现在直接把系统成本提升导致缺货会影响开发商利益。有很多政治上的博弈。

  A:海运的问题还是有。到港时间有推延,会晚半个月左右,上海港受疫情影响会有对海外贸易的制约。海运的问题从21年就开始出现,运费成本上升,时间期限增常天博综合,之后稍好一些。对光伏等产品的影响是到岸时间的推迟。

  A:是比较愿意用新的产品和技术的天博综合。在接受高效产品这方面比我们市场要快,并不是很担心缺少历史record。

  A:美观上HPBC正面比较光滑,高端市场来看会愿意接受溢价。出货比重没有具体数据。

  A:一季度出货情况好,出荷兰、德国、西班牙都较多,渠道里肯定有库存。但总体来说整个市场需求旺盛,需求和库存量流动性大,周转率快一些。

  A:去年装机预测在32GW多,出货量看也是30GW左右,总体来说当年出货会被快速消耗。80%-90%都是依赖于中国出货。

  去年欧盟就开始绿色产业基金的建设,在自己建一部分新能源产能。在俄乌战争之后,欧盟对能源自给程度的敏感程度提高,新能源自给率不高,希望能在本土建设产能。但是规模和速度比较弱,对整个需求看难以实现本土化自给。

  去年美国提出涉疆问题时,各国客户都有提出不要新疆硅料。但是看国内硅料产能布局,有47%,接近50%的硅料都来自新疆。这个问题也涵盖到一家公司叫合盛,工业硅最大供应商,基本上厂商很难证明完全没有用新疆硅料的,硅片都是从全国生产的。很难界定涉疆问题,厂商也没办法完全符合,美国也没有一个很详细的流程和文件。有要求,但是执行没有很严格。

  A:3月28日才正式立案,一季度正常发货。从东南亚发去6-7GW。最大的影响是对大型地面电站需求的冲击,对分布式的影响较小,分布式对价格承受能力高。

  A:也有做FOB的,但是大部分厂商还是愿意用CPT,不承担运输影响。FOB是很小一部分。现在有硅片发的话风险相对较小,没有硅片的话风险稍大。但东南亚供给也不够美国需求。

  A:欧洲价格也在上涨,平均价格在2毛7美金的水平,人民币价格在1.9元以上,还是可以承受的。

  A:大家比较看好分布式,在价格上会做一个选择,最先供应价格高的市场。这一周价格没有涨,可能是看到了需求有一定风险。价格如果回到1.8左右,大型地面电站就可以启动了。以往一季度是淡季,但今年一季度中国、美国、印度需求都非常旺盛,硅料价格水涨船高。价格高之后,二季度排产应该会比一季度弱一点。

  A:目前比较难判断,大概率维持在供需平衡。近两年是供给决定需求,供给侧的瓶颈可能导致需求释放延缓。欧洲市场需求可以对美国市场需求进行一定平衡,如果平衡不了,价格会承受压力,对硅料价格产生影响。硅料价格下降,组件价格下降又会刺激终端需求。会有调整的时间,但整体对需求的预判是乐观的。

  A:有意愿,美国光伏协会也有建产能的补贴。扩产硅片的难点在于硅料产能受限,难以在短时间建立完整的一体化产线。

  A:目前市场没有非常明显的动态,除了一家印度公司在美国建厂,韩国公司也有一定动作。美国本土厂商,如sunpower对产能建设把控不足,现在更多是项目开发。可能他们对硅片端不是特别有信心。

  A:疫情对上海港影响大,四月出口偏弱。本来二季度预期出货下降,目前的情况也在预期之内。

  A:微逆偏向分布式的需求,美国的本土微逆企业比较强大,项目进程主要受组件供货影响。整体会影响项目进程,可能需求还不错。

  A:团队问题比较好解决。2010年以前美国也有一定产业链布局,硅片端是否能实现突破比较难判断。国内企业一体化程度高,能够实现垄断。短期内美国难以和中国竞争。

  ️【事件一】5月16日,美国-欧盟贸易与技术委员会(TTC)发布联合声明,其中针对光伏供应链的部分主要陈述了如下内容:

  1)认为光伏发电已经在代表全球2/3人口、77%GDP、91%发电量的国家和地区成为最便宜的新建电源形式。

  2)美欧要达到减碳目标都需要大力建设光伏发电能力:美国需要光伏发电量占比从现在的3%提升到2035年的30-50%,欧洲需要在2030年之前翻三倍。

  3)潜在的巨大需求,为目前在技术路线和地理分布上都高度集中的供应链提供了多样化的机会,美国和欧盟应致力于提升硅基光伏供应链的韧性(地区分布)和透明度(暗指所谓“强迫劳动”),并共同努力建立一个跨大西洋光伏供应链合作关系。

  ️【事件二】5月16日,美国19位州长联名签署并向美国总统拜登发送了一封公开信,哭诉美国商务部正在进行的针对东南亚进口光伏产品的反规避调查,正给美国光伏产业及超过23万个就业岗位带来前所未有的巨大危机,并恳求政府发布一份初步裁决以消除商务部调查期间的不确定性(主要指未来可能的追溯性关税),以便让产业恢复正常运行。

  ️近几年来,我们许多报告的风险提示第一条都是“国际贸易政策风险”,在光伏成为最有成本竞争力的电源、而中国企业又是最有竞争力的供应商的背景下,此类事件“扰动”会频繁出现,但在绝大多数非极端情况下,影响也就停留在“扰动”的水平,因为中国在光伏领域的生产成本、技术研发领先度、供应链完整性等方面,均早已达到欧美国家望尘莫及的水平。

  ️从文件描述的细节来看,美国仍在“怂恿”欧盟以所谓“强迫劳动”为由限制中国光伏产品,但从历史行为来看,欧盟相比美国是比较理性的,在多年前的欧洲双反被证明在保护本土光伏制造业方面完全失败之后,欧盟在2018年关税到期后理性选择不再延期,并在之后几年迎来了光伏新增装机的连续高速增长。如果未来的或有新增壁垒仅限于此,则随产品出口提供产地证明就是足够的解决手段。

  ️但是目前看起来,欧美政坛内有一批政客,始终对建立本土光伏供应链有一种“贼心不死”的信念,我们理解这种信念可能主要是来自于其政治诉求,因为对中国的“过渡依赖”,始终是造成欧美特定选民群体不满的一大痛点。而许多欧美土人是无法理解“对中国光伏的贸易壁垒,会带来更贵的电费账单”这个道理的。

  1)中短期看,美国反规避调查事件对行业的冲击已在Q2最大程度体现(并被欧洲、中国、南美等地的强劲需求熨平),对行业整体景气度及企业全年出货量都不会有显著负面影响;

  2)在当前美国国内巨大的舆论压力和就业岗位风险下,不排除美国商务部或总统直接采取临时措施,以恢复进口组件供应,并驱动Q3终端需求景气度再次超预期;

  3)在欧美印等国家铁了心要建一些本土产能的背景下,中国仍有大量具备国际领先水平的生产设备供应商有望受益(考虑建设难度、成本结构、竞争格局等因素,预计设备受益程度 组件电池长晶切片)。

  5月19日,公司首次发布210-N型硅片报价:150μm-9.49元/片(含税),折合单W 约0.78元(不含税);130μm-9.06元/片,折合单W 约0.74元(不含税);对比目前210-P型150μm报价,单片溢价约6%,考虑N型单片W数为10.8W,单W价格较P型更低。

  引领薄片化进程,助力全行业降本。N型硅片薄片化性能优异,有望带来全产业链成本下降。以公司4月27日P型硅片报价计算,150μm-8.95元/片(含税),折合单W售价0.78元(不含税)。150μm 210-N型硅片与150μm 210-P型硅片单W同价,130μm 210N型硅片单W价格下降约0.04元/W。目前行业主流N型硅片尺寸已经做到150μm及以下,华晟基于130-135 μm厚度的210-N型硅片的减薄优化实验已合格,将在二期项目中导入量产,4月30日完成顺利出片。

  技术驱动打造核心竞争力,大尺寸+N型+薄片化全面领先。我们再次强调关注公司在硅片环节超强的技术实力,半导体硅片领域深厚的技术积累赋能光伏硅片技术全行业领先,引领光伏硅片技术迭代,大幅推动全产业链降本增效,亦为公司成本优化带来巨大贡献。

×
全国服务热线 : 0898-08980898